自古及今,书房并无一定之规。富者可专门筑楼,贫者或室仅一席;有的雕梁画栋,有的则环堵萧然。书房是文人墨客的灵魂之城,名号寄托着主人的志与情。今日我们就来看看古人常用于书房的那些昵称,细品之下,意味深长。
斋,《说文解字》:“斋,戒洁也。从示,斎齐省声”。
“斋”本义为“斋戒”,指祭祀前整洁身心。后“斋”引申为干净、整洁、幽静之处所。读书是件清心凝神的事,该抱着一种虔诚的态度,以“斋”为书房名再合适不过。历来,以“斋”命名书房的文人众多,如王安石的“昭文斋”、刘鹗的“抱残守阙斋”,而最有名的莫过于蒲松龄的“聊斋”了,“聊”即交谈聊天之意,蒲松龄应试落第后,喜欢请人到书斋闲谈,然后根据闲谈讲的故事加工整理,写成小说。所以,他称自己的书斋为“聊斋”。
堂,《说文解字》:“堂,殿也”。
其特征是高大、宽敞、明亮。由于书房大多敞亮,所以文人学者书房名用“堂”者也颇多。如“归来堂”,“归来堂”之名出自陶渊明的《归去来兮辞》,取去官归田兼瑰宝归聚之义,为宋代赵明诚与夫人李清照所有;乾隆的“三希堂”,因其中悬挂有王羲之《快雪时晴帖》、王献之《中秋帖》、王珣《伯远帖》三件稀世墨宝而得名。除了用“堂”命名之外,还有用“草堂”、“书堂”的,如杜甫的“浣花草堂”、白居易的“庐山草堂”、纪晓岚的“阅微草堂”。
古人房屋内部,前叫“堂”,堂后以墙隔开;后部中央叫“室”,后引申泛指住宅、房屋,故用“室”命名书房的很多。
如刘禹锡的“陋室”,“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;水不在深,有龙则灵。斯是陋室,惟吾德馨。”刘禹锡为自己的书房命名为“陋室”,并写了脍炙人口的《陋室铭》。书房虽小,但青苔掩映,素琴悦耳,更有主人高洁的志行和安贫乐道的情趣,又“何陋之有”。
屋,本义是古代半地下穴居的顶部,汉代起引申为房屋。
文人书房用“屋”、“书屋”命名,平实朴素,自有韵味。如郑板桥的“青藤书屋”、夏丏尊的“平屋”、毛泽东的“菊香书屋”等。
楼,《说文解字》:“楼,重屋也”。
用“楼”命名的书房有王世贞的“尔雅楼”、钱谦益的“绛云楼”、朱耷的“半哭半笑楼”等。
房,《说文解字》:“房,室在傍者也”。
古人用“山房”命名书房的很多,如宋濂的“青萝山房”、胡应麟的“二酉山房”、吴敬梓“文木山房”、林则徐的“云左山房”等。
馆
明代计成《园冶》中有云:“馆,散寄之居”。用“馆”命名书房的有王世贞的“小酉馆”、丁敬的“龙泓馆”、龚自珍的“盟鸥馆”、梁鼎芬的“寒松馆”等。
阁,原本指置放物品的架子
宫廷里收藏图书,便以“阁”为之命名,藏书家所造的楼也用“阁”命名,文人墨客用“阁”为自己书房命名的也很常见,如唐伯虎的“魁星阁”、刘海粟的“存天阁”、吴青霞的“篆香阁”等等。
轩,《说文解字》:“轩,曲輈藩车。”
轩,从车旁,原指有帷幕的车子。由其形引申为有窗户的长廊或小屋。用“轩”命名书房,最有名的当推辛弃疾的“稼轩”,还有曾巩的“南轩”、黄庭坚的“滴翠轩”、朱熹的“达观轩”等。”。
舍,《说文解字》:“舍,市居曰舍。”其本义为客舍,后指代房屋。
单用“舍”字作书房名的较少,而以“精舍”命名的较多。如赵汸的“东山精舍”、潘祖荫的“八求精舍”、张大千的“摩耶精舍”等。
居
居,是居住的意思,书斋乃是文士生活起居的中心,因而文人书房不乏用“居”字命名的,如叶圣陶的“未厌居”、启功的“坚净居”等。
庐,《广雅》:“庐,舍也。”
其本义特指田中看守庄稼的小屋。文人自谦书房简陋,称“庐”者较为常见,广为人知的是黄遵宪的“人境庐”、林琴南的“畏庐”、吴昌硕的“缶庐”等。
亭,《说文》:“亭,人所安定也。”
其本义指设在路边的公房,后指小房子。用“亭”命名书房的有胡寅的“夺秀亭”、元好问的“野史亭”、朱彝尊的“曝书亭”、曹寅的“楝亭”等。
园
以“园”命名书房的有焦竑的“澹园”、李渔的“芥子园”、李方膺的“借园”、任凤苞的“天春园”(语出唐代施肩吾《下第春游》:“天遣春风领春色,不教分付与愁人”)、傅增湘的“藏园”、朱启钤的“蠖园”、王学仲的“黾园”(语出《诗经》:“黾勉从事,不敢告劳”)、王元化的“清园”、沈括的“梦溪园”等。
庵
文人书房也有以“庵”命名的,如南宋诗人陆游晚年的书屋叫“老学庵”,据陆游在《老学庵诗》自注中说:“予取‘师旷老而学如秉烛夜行’之语名庵”,寓意为要活到老学到老;唐代大书法家怀素,屋外园中遍植芭蕉,以芭蕉叶子代纸练习书法,其书房命名为“绿天庵”。
书房,除了这个常用名以外
还有“芸窗”、“芸馆”、“萤窗”、
“雪窗”、“鸡窗”等别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