茶杯器型分类,你喜欢哪种?

01

斗笠杯是一种杯型,其设计灵感来源于蓑翁的斗笠,特点是口部大、底足小,杯身线条简雅。这种杯型展现了粗放淳朴的民风,具有几何美感,深受宋人喜爱。虽然式样单一,但有青瓷、彩瓷、粗陶、紫砂等多种材质可选。大的称为斗笠碗,小的则为斗笠杯。尽管杯底较小容易翻倒,但其美感足以弥补这一缺陷。

02

高足杯是一种具有明显高足特征的陶瓷器物,尤其在元代非常流行。这种杯型的特点是杯身之下有高足,口部微撇,近底部处丰满,下承高足。明、清两代都有烧造,品种多样,包括青釉、卵白釉、青花和釉里红等。高足碗的造型与高足杯相似,但略大,通常大的被称为碗,小的被称为杯。

03

压手杯是一种造型端庄、稳重且灵巧的茶杯。其特点为杯口平坦并稍微外撇,腹壁近乎垂直,至下腹处逐渐内收,并带有圈足。当握于手中时,其微微外撇的口沿正好压合于手缘,因此得名“压手杯”。这种杯型的大小和重量都适中,稳稳地贴合手部,非常适合日常喝茶使用。

04

圆融杯是一种杯肚外鼓、杯口内收的杯型,具有稳重圆润的特点,能够更好地聚香拢味。这种杯型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寺庙的铜钵,杯身圆而厚实,向外微微鼓出,杯口略微内收。这样的设计不仅增强了茶杯的聚香和聚味效果,还在视觉上给人一种稳重感。同时,它也蕴含着“大肚能容天下不能容之事”的豁达与境界,体现了包容与和谐的精神内涵。

05

马蹄杯是一种因其形状似倒置的马蹄而得名,流行于明清时期的茶杯。其特点是敞口、斜削腹、内凹小平底,杯壁线条弧度优美,造型稳重而别致。在明清的成化、嘉靖、康熙、雍正时期,马蹄杯的烧制数量较多,尤其是清代雍正年间,这种杯子较为盛行,多作斗彩,以腹部饰四团花者为常见。

06

铃铛杯是一种形似倒置铃铛的茶杯,也被称为仰钟杯、金钟杯或磐式杯。这种杯型在明清时期非常流行,其特点是杯口外撇、深腹和圈足。由于其独特的造型,铃铛杯不仅适合用来喝茶,也可作为酒杯使用。明朝时期,这种杯子还有蓝釉、青花等不同的品种,显示出其优美典雅的特点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由于其杯底较小,容易倾倒,所以在使用时需要特别小心。

07

鸡缸杯是一种具有特色的茶杯,其造型为浅口、平底、卧足。杯上以斗彩绘画雌、雄鸡及雏鸡,并间以山石、兰草、牡丹等图案。这种设计使得鸡缸杯在明代成化时期曾名噪一时,清代各朝都有仿制,尤以康熙、雍正时所仿制的最为精良,几乎可以达到乱真的程度。

08

六方杯是一种流行于清代的杯型,以其造型挺拔和棱角分明为特点。这种杯型的口和底都呈六方形,折角菱线清晰。它起源于宋代,尤其在康熙、雍正、乾隆时期的景德镇瓷器上更为常见。六方杯的造型大小适中,线面清爽,方中带曲,给人一种既规整又富有变化的视觉享受。此外,由于常施汝釉,使得杯身更加圆润。

09

束口杯是一种口沿曲折、外沿向内凹、内壁形成一周凸圆的茶杯。与敞口杯和撇口杯不同,束口杯的特点在于其口沿的设计,使得茶水在杯中能够更好地聚香拢味。这种设计不仅美观,还能让品茶者更好地体验到茶叶的香气和口感。知青窑天青束口水洗就是束口杯的一个例子,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。

10

卧足杯是一种流行于明清时期的杯型,其特点在于杯底无圈足,而是内凹,因此得名。这种杯型有多种品种,如白釉、青花、五彩、粉彩和墨彩等。卧足杯的形状也有所不同,包括敞口和直口,浅腹和深腹。其中,浅腹敞口的设计使得液体表面张力大,入口感觉圆润;而深腹直口则有助于聚香和聚味。最著名的卧足杯是斗彩鸡缸杯。

11

罗汉杯是一种集观赏、收藏与实用为一体的艺术珍品,以佛教十八罗汉为主题,采用纯手工拉坯制作,并独创性地将粉彩工艺手法与釉下五彩工艺相结合。这种杯型的创意来源于传统罗汉缸,形似僧人所用的饭钵,腹部圆而厚实,口向内敛,茶香难散,因此取名罗汉杯。这种工艺安全无毒,永不褪色。

12

耳杯,也被称为“羽觞”,是一种仿汉代漆制的酒具。其器身呈椭圆形,并在两侧设有对称的小耳,因此得名。这种设计在东汉至两晋、南北朝时期非常流行,当时的品种包括绿釉陶和青瓷等。不过,如今这种杯子已经变得非常少见,可能只有在古装电视剧中才能见到它的身影。

13

折腰杯是一种具有明显腰身弯折设计的茶杯,寓意不为五斗米折腰,代表高洁或隐逸的精神。这种杯型源于《晋书·陶潜传》中的典故,其中“不为五斗米折腰”成为有骨气的代称。折腰杯的腰腹有明显的弯折设计,不仅聚香、聚味,还贴合手部曲线,适合文人雅士品茗时使用。明清时期,折腰杯是一种流行的杯式,显示文人风骨,清眼看世界。

14

鸡心杯是一种明代流行的茶杯型,特点是敞口、口以下内收、瘦底和圈足。其独特之处在于杯心下凹,形成深圆涡状,而杯底中心则凸起,形状酷似鸡心。这种设计不仅美观,还有实用功能:由于杯口较大而底足较小,头重脚轻,为了保持稳定性,鸡心凸起起到了增加底部重量的作用。明代永乐和宣德时期是鸡心杯的流行时期,其中景德镇窑烧制的青花鸡心杯和白釉鸡心杯尤为著名。

15

爵杯是一种仿青铜器造型的茶杯,其特点为口沿外撇、圆腹略深、前尖后翘,并下承三高足。此外,爵杯的口沿两侧还装饰有对称的立柱。这种设计在明、清两代都非常流行,不仅造型独特,还有多种釉色如青花、白釉、蓝釉和粉彩等。

16

方斗杯是一种流行于明代嘉靖时期的杯式,因其形似古代量米的方形斗而得名。这种杯子的特点是具有棱角和块面感,有些设计在边角处还加入了圆弧,形成方中有圆、圆中有方的特色。古时制作方形器皿的工艺较为特殊,不能像制作圆器那样利用陶车的旋转,而是需要将坯泥制成片状进行粘接。由于制作工艺的复杂性,嘉靖时期的方斗杯往往不规整。到了清康熙时期,出现了提梁式方斗杯,其内有一横梁连接两侧内壁,增强了烧制过程中的强度,使器形更为规整。

17

莲瓣杯是一种具有禅意和典雅特色的茶杯,其独特之处在于杯沿模仿莲花形状的高低起伏设计。这种杯型施以汝釉,与常见的撇口杯有所区别。其杯口点缀着如同新生的小小莲瓣,展现出古朴典雅的风格。杯体表面呈现出如鱼鳞、蝉翼般的开片,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,茶色会逐渐渗入裂纹之中,形成令人赞叹的花纹。这种设计不仅美观,还具有实用性和大方之感。

18

建盏是宋代斗茶的首选茶具,以其独特的黑釉瓷造型和烧制工艺著称。起源于晚唐五代,兴盛于两宋时期,建盏的造型多样,其中曜变建盏最为珍贵,但烧制难度极大,现代复原工艺仍无法完美复原。宋代以后,曜变建盏烧造工艺失传,成为陶瓷史上的不解之谜。此外,建盏的口沿釉层较薄,而器内底聚釉较厚,外壁施半釉以避免底部粘窑,这也是其独特的特点之一。

19

钟式杯是一种倒扣似钟形的茶杯,其杯身高挑,器型俊逸,因此便于拿捏和闻香。这种茶杯集合了锁香、闻香和品饮多功能于一体,近年来在茶文化中十分流行。

20

花神杯是康熙时期“十二花神杯”的延续,采用各种釉水制瓷,并绘制出各式纹路。这些纹路清晰、简约而大方,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。杯壁上的花纹都是由手绘师一笔一划在素胚上精心绘制,体现了其独特的工艺和艺术价值。